close
作者﹕林思雲

【大紀元10月31日訊】1946年3月11日,負責調停中國內戰的美國特使馬歇爾暫時返美,國共間的軍事衝突又重新開始。國共間軍事衝突重開的主要責任在蔣介石一方,中共方面以被動應戰爲主。但此時蘇聯對中共的態度有所轉變,開始比較積極地援助中共。中共有了蘇聯的援助後,也開始在一些地區主動向國軍發起攻勢。
 1946年以來,美蘇兩國在二戰期間的合作關係破裂,冷戰開始。蘇聯原來的中國戰略是支援蔣介石國民政府,讓中共服從蔣介石政府的領導,進行政治鬥爭放棄武裝戰爭。但美蘇冷戰開始後,蔣介石一邊倒向美國,因此蘇聯開始扶持中共與蔣介石政府進行軍事對抗。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,東北先由張作霖經營,後來又由日本扶持的滿洲國經營,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勢力從來沒有滲入過東北。日本戰敗後,東北地區成爲政權的真空地帶,國共兩党誰先進入東北,誰就能搶到控制東北的政權基礎。

 按照協定,蘇聯本應在日本投降後三星期後開始撤軍,最遲不超過三個月,但屆時蘇軍並無撤軍的迹象。爲了防止蘇軍南下,美國派5萬多人的海軍陸戰隊在華北登陸,進駐北京、天津、青島等地。1946年2月11日,美國向世界公佈了《雅爾達密約》。《雅爾達密約》中出賣中國主權的部分,在中國引起了中國民衆的憤怒。2月22日,重慶各校學生2萬余人發起了要求蘇聯從東北立即撤兵的反蘇遊行,搗毀了親蘇聯的中共的《新華日報》報社。

 對於中國方面的撤軍要求,蘇聯提出一個反要求:“如果美國撤走駐華北的美軍,蘇聯就撤走駐東北的蘇軍,蘇美兩國同時從中國撤軍。”美國則以駐華美軍是應中國政府之邀爲由,拒絕了同時撤軍的建議。蘇聯把日本和滿洲國在東北工業機器設備能拆的全部拆走運回蘇聯,並招請中共軍隊進入東北,放手讓中共在東北發展勢力。在拖延了幾個月後,1946年3月,蘇軍突然開始從東北撤軍(5月3日撤軍完畢),蘇軍將瀋陽等靠南的幾座大城市交給國軍,而將長春、哈爾濱等大城市交給中共。5月24日國軍奪取長春,但中共的策略是農村包圍城市,中共派30萬幹部滲透東北的廣大農村,建立起東北政權的群衆基礎。

 1946年4月18日,一時離華的馬歇爾特使返華。馬歇爾對蔣介石不遵守達成的停戰條約十分氣憤,又對蔣介石啓用了羅斯福那樣的強壓手段:不停戰就停止美援。蔣介石在馬歇爾的壓力下,被迫同意自6月7日開始爲期15天的全面停戰,這是所謂“第二次停戰令”。但蔣介石已下決心用武力解決中共問題,15天的停戰期過後,國軍又對中共發動新的攻勢。在此情況下,馬歇爾向蔣介石表示:如果再不停戰,他將立即離華返美。美國總統杜魯門也於1946年8月10日致電蔣介石:“如果中國的內戰不在短期內停止,美國就將重新考慮美國的對華政策。”

 蔣介石對美國的強壓手段已有領教,發現了美國人的弱點:只要他堅持到底,美方最後就不得不讓步。蔣介石在公開場面還是表示願意接受美國的停戰調停,但實際上並沒有採取停止內戰的具體措施。對於蔣介石的陽奉陰違作法,杜魯門於8月18日下令停止向中國出口二戰的剩餘武器,停發美商對中國出口武器的許可證。由於二戰後國民黨軍的大部分裝備都來自美國,美方停止出售武器使國民黨軍的武器補給發生了一定困難,這也是蔣介石軍隊戰敗的一個側面原因。美國到1948年4月才再次恢復對蔣介石政府的武器出口,但此時國民黨軍隊已到了回天無術的全面失敗邊緣。

 蔣介石對杜魯門的作法極爲不滿,認爲杜魯門的包庇縱容中共的中國政策,不僅損害了中國,也損害了美國本身。蔣介石與美國的爭執也表現了中美兩國對“國家領導人”所扮演角色的不同看法。蔣介石看來,他是中國政府的領袖,他就代表中國政府,美國對中國友好就要支援他。蔣介石指責美國不尊重他個人的做法是侮辱中國,“破壞了中美兩國的傳統友誼。”而在美國人看來,蔣介石並不等於中國政府,美國反對蔣介石並不等於反華,批評中國政府不是破壞中美兩國的友誼,而是美國對中國友好的表現。

 不過蔣介石在軍事上不鬆手的同時,在政治上還是力爭樹立民主開明的形象,給喜歡民主的美國人一個好印象。可就在此關鍵時刻,1946年7月發生了李公僕、聞一多兩位大學教授被暗殺事件,在國際上給國民政府造成了極不好的影響。事後查明,李公僕、聞一多的暗殺並非來自蔣介石的指示,而是國民黨下層特務的個人行爲。李、聞教授常發表反政府的激烈言論,而個別國民黨下層特務認爲李、聞有意侮辱國民黨、侮辱領袖,出於對本黨的“俠義之心”而對李、聞下手。

 當時民盟是中國政界次於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第三大政治勢力,但蔣介石對沒有軍隊的民盟十分輕視。國民黨一直與中共進行直接的和平談判,從來沒有邀請民盟參加和談,在政治上也從未認真聽取過民盟的意見,因此民盟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民主作法十分不滿。 1946年11月國民黨召開“國民大會”時,事先也未與民盟商榷,所以民盟和中共一起抵制和不參加國民黨召開的“國民大會”。“國民大會”因缺少中共和民盟的參加,成爲國民黨一黨包攬的大會,沒有任何民主的氣氛。蔣介石樹立民主政治形象的努力並沒有成功,美國總統杜魯門說:“連希臘的腐敗政權也比蔣政權效率高,不像他那樣聲名狼藉。”

 由於馬歇爾的停戰調停不成功,美國政府放棄了調停中國內戰的努力。1946年12月18 日,杜魯門總統發表了“不干涉中國內政”的聲明,馬歇爾也於1947年1月8日回國。美國國務院在說明馬歇爾調停不成功的理由時說:中共和國民黨對和平都沒有誠意。美國退出調停後,國共兩黨開始放手大打內戰。

 雖然美國表面說不干涉中國內政,但實際上在水面下開始物色取代蔣介石的人物。1947 年7月美國再次派魏德邁到中國視察國民政府的現況。魏德邁發表了一篇訪華聲明,批評國民黨政府“麻木不仁”、“貪污無能”,魏德邁還特別指出:“中國的復興有待于富有感召力的領袖。”這也就是說蔣介石不是有感召力的領袖,中國的復興有必要抛開蔣介石。

 美國駐中國大使司徒雷登對蔣介石更沒有好感,司徒雷登多年在華任教,自稱是半個中國人。司徒雷登向美國政府報告說:“現政府已無力阻止共産主義的傳播,除非出現一位受民衆愛戴的領袖,能號召民衆,並能恢復軍隊的作戰意志。但不能指望蔣委員長能充當這樣的領袖。蔣氏似乎已無法改變,而且各方面都證明他必將繼續其個人統治,這種個人統治的後果,造成了現在中國的悲慘局面。”

 東北戰場危機時,司徒雷登又給美國政府發去電報:“目前僅少數人繼續擁護委員長,而且擁護他的人,不過是其最親近的同志及一些軍官而已。中國政府、尤其是委員長,最不爲人民所愛戴,指責他們的人日漸增多。現在除非美國進行大規模的武裝干涉,否則將無法避免再度的軍事慘敗。”司徒雷登向美國政府建議:李宗仁在中國軍界政界有一定影響力,可以考慮李宗仁取代蔣介石。1948年3月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國民大會,選舉中華民國總統和副總統。當時國民黨內尚無可以與蔣介石競爭總統的人物,於是美國私下支援李宗仁競選副總統,作爲取代蔣介石的第一步。

 在中華民國憲法上,副總統是一個沒有實權的象徵性位置,所以蔣介石本來不應該在意誰當選副總統。但是蔣介石得知美國私下支援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後,李宗仁是否當選副總統就成爲蔣介石與美國“反華勢力”的新一輪鬥爭。蔣介石使出一切手段,要粉碎美國支援李宗仁競選的陰謀。蔣介石甚至親自與李宗仁面談,勸李宗仁放棄選舉,蔣說: “我是不支援你的,我不支援你,你還選得到?”李宗仁有美國的支援,倒也氣壯,李說:“你看吧,我可能選得到。”最後李宗仁以微弱優勢當選,蔣介石在這次“抗美” 行動中失利。

 1948年底,國民黨軍隊的敗色已濃,美國開始撤回國民黨軍隊中的美國軍事顧問,駐紮在青島的美國第七艦隊也離開中國,美國希望避免捲入國共兩黨的內戰。蔣介石向杜魯門總統提出軍事援助的要求,杜魯門卻以不干涉中國內政的理由予以拒絕。美國不支援蔣,蘇聯又是蔣的敵人,此時蔣介石可以尋求的外援,只有昔日的敵人日本了。

 1948年底,蔣介石找日本的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甯次,請他爲國民黨軍物色一些舊日本軍的出色軍官,擔任國民黨軍的軍事顧問。美國的軍事顧問太講民主人權,不允許長官打罵士兵,倒是日軍的訓練方法似乎更適合中國的國情。當時蔣介石痛感國民黨軍隊的最重要問題不是武器,而是軍人的素質太差,所以蔣介石想請一批舊日本軍官來爲他訓練軍隊。

 100多名舊日本軍官組成的日軍顧問團于1948年底秘密從上海進入中國,爲了保密起見,日軍顧問團的全部舊日本軍官都起一個中國名字。日軍顧問團的團長是前陸軍中將富田直亮,其中國名字爲“白鴻亮”,所以日軍顧問團也稱爲“白團”。日軍顧問團進入蔣介石的嫡系部隊,進行作戰建議、培訓軍官、訓練士兵的工作。國軍兵敗退守臺灣時,“白團”也跟著撤到臺灣,繼續擔任國軍的軍事教官。蔣介石經常在日本教官講課時,親自坐到第一排座位上聽講,認真做筆記。1954年美國與國府簽署“華美防衛條約” 後,美國重新派軍事顧問到臺灣。美國軍事顧問對蔣介石啓用舊日本軍人做軍事教官十分不快,要求蔣介石辭退日本教官,蔣介石說:“在你們抛棄我們的時候,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我們。在我還活著的時候,不會辭退他們的。”

 在國共內戰初期,蔣介石政府在軍事和經濟上都具有絕對的優勢,可是國軍卻在劣勢的共軍面前連連敗退,最後不得不退出中國大陸。國民黨失敗的原因,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有很好的概括:“其實中共的顯著成功,主要是由於國民黨的無能與腐敗,導致人民對政府喪失信心。”當初美國並不關心蔣介石政府的存亡,對國民黨政府的失敗採取觀望的態度。如果沒有朝鮮戰爭的爆發,美國準備坐視中共解放臺灣,也就沒有今天的臺灣問題了。當時不少美國人對中共頗有好感,但後來中共爲了配合蘇聯反美,加入了可以避免的朝鮮戰爭,美國此後才下決心保衛反共的蔣介石國民黨政府。

(未完待續)

2001年7月23日寫於日本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ode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